刻有徐志摩《再别康桥》诗句的诗碑矗立在“徐志摩花园”入口(摄影:史蒂芬·程)
90多年前,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期间,喜欢从宿舍窗户眺望校内康河畔的一处风景,后来据此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名篇《再别康桥》。作为纪念,剑桥大学国王学院2008年把刻有《再别康桥》的诗碑竖立于康河畔。如今,一座以徐志摩命名的中式花园又在诗人当年凭窗远眺、目光所及之处落成。
8月10日,坐落于徐志摩诗碑旁的“徐志摩花园”在第四届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上正式向公众开放。
这是剑桥大学历史上第一座修建在校园内的中式花园。国王学院首席园艺师史蒂芬·科格希尔在设计中融入了中国道教和佛教理念,花园中央是以黑白石子砌成的阴阳图案,一条刻有《再别康桥》中英文诗文的小径从“阴”“阳”中穿过。英文诗的雕刻出自英国雕刻家蒂姆·乔克之手,中文诗则由中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艺术家姜宝林和书法家刘正成等书写。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应邀而来的中英两国近百位诗人、艺术家和学者一边在花园中行走,一边低头看着脚下的诗文诵读着。穿过这条书法、雕刻与诗歌相融合的小径,便到达花园尽头的“新月长椅”,这一名字取自徐志摩1923年参与创建的文学团体新月社。长椅旁,中英两国诗人代表举办读诗会,朗诵以“花园与飞鸟”为主题的诗歌作品。
英国诗人露西·汉密尔顿说,鸟类和花园不只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它们在英中两国诗歌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莎士比亚和中国伟大剧作家汤显祖都选择花园作为他们笔下知名爱情悲剧的故事背景,把鸟类作为传情达意的信使。”
读诗者中有一位儒雅老者用英文朗诵了《再别康桥》,他是徐志摩的长孙徐善曾。此次,他专程从美国赶来参加诗歌艺术节和花园开园仪式。徐善曾告诉记者,自己虽然不会说汉语,也不是诗人,但读过祖父大部分诗作的译作,如今能在这座纪念祖父诗作和生活的美丽花园中再读《再别康桥》,感触尤深。
诗歌艺术节主席、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徐志摩花园”虽然不大,但设计上处处用心,体现了中西方两种文化的融合。
“这座花园周边是英国本土的树木,园中则是来自徐志摩家乡浙江海宁的植物,包括玉兰、梅花、竹,它们在这里完美融合。在战乱和纷争依然不断的当今世界,这样一座安静的花园或许能为文化冲突提供解决方案。”麦克法兰说。
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创立于2015年,已成为英国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中英文化交流活动之一。今年诗歌艺术节期间,国王学院将举办学术论坛、艺术展、图书出版交流等活动,旨在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中英两国诗人、艺术家和学者彼此分享、汲取灵感、加深对话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