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总是在给人带来欢乐的同时又让人惊叹人类自身的神奇能量。那些匪夷所思的高难度动作,叹为观止的速度与造型,动人心弦的音乐,都是杂技独特的魅力所在,更是海派杂技的专长。上海杂技团最新创作的杂技综艺主题晚会《小龙飞天》,就是以这样一些来自东方的高超技艺与人文关怀,为2015年底刚刚经历“11·13”恐怖袭击事件的巴黎市民带去了安慰与欢乐、温暖与希望。
重获温暖与感动的旅程
在《小龙飞天》巴黎首演的前一天——2015年11月13日,巴黎发生了令人痛心的、至少造成132人死亡的恐怖袭击事件。死亡人数最多的巴塔克兰(Bataclan)音乐厅位于第11区,距离上海杂技团即将于第二天举行首演的凤凰马戏流动剧场只有几街之隔。袭击事件发生后,巴黎很多演出和大型活动被迫取消,但主办方法国凤凰马戏公司受到忠实观众的鼓励,决定继续《小龙飞天》的首演。上海杂技团与相关部门商议后,决定配合法方安排,坚守舞台。11月14-16日连续三天的演出,全场观众与表演者在演出前都默哀三分钟,表达对遇难者的哀悼、对暴行的谴责。也许艺术与游戏确实有一种疗伤作用,也许杂技的技艺之美本身对人类发掘自身潜能就是一种鼓舞与歌颂,融汇了扣人心弦的杂技技巧、精彩的武术格斗及优美的民族音乐的《小龙飞天》获得了巴黎观众的热烈欢迎,杂技演员的每个精彩动作都引来观众如雷的掌声,现场叫好声、口哨声此起彼伏。观众Macro Biwankenoby说:“我带了6岁的女儿和66岁的母亲来看演出,她们脸上的笑容让我确信她们暂时忘记了悲剧和伤痛,感谢凤凰马戏,散场后我想要拥抱每个中国演员!”法国《费加罗报》盛赞该演出为“中国技艺的巅峰”,“充满惊喜和感动的旅程,带人们远离时代的焦虑”。《巴黎人报》也评价演出使恐怖袭击阴影下的巴黎人“重获温暖”。
就整场演出的现场效果来说,不仅是吊环顶技、跳板蹬人、顶板凳、花坛、蹦绳、双人技巧、蹬鼓、立绳等高难度的表演让巴黎观众暂时忘记了现实的忧伤,《小龙飞天》所呈现的“遇袭”、“获救”、“学艺”、“寻母”、“光复家园”等充满真挚情感与正能量的故事情节更是让巴黎观众感同身受,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挫折与危机所带来的考验及正义与光明的召唤。
重新发掘东方之美
与国际马戏界目前占主流的具有震撼效果的人物造型及艳丽的服饰不同,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的《小龙飞天》表达的是一种东方的温暖与淳朴。在整台演出的服装上,不追求华丽的色彩与造型,而是体现一种自然、贴切的效果;在场景设计与音乐上,表达的是一种中国式的宁静与丰美;在舞台演出上,更加注重表现的是人体与美的律动。如何在呈现各种精巧技艺的同时讲好一个故事?上海杂技团的创作人员凭借对各种表演技艺的了解,以“走绳”表达小龙跋山涉水的历练,以“蹬鼓”表达复兴家园的喜悦,以“立绳”表达人物精神与情感的升华。剧中小龙梦见妈妈那一场表演,获得巴黎观众的高度共鸣。在甜美的梦境中,女演员作为小龙的妈妈出现了,她一身白衣,轻盈地、近乎无声地“舞环”而来,像是怕惊醒小龙的梦境。梦境轻盈柔美,女演员的“滚环”技艺也轻盈柔美,正像是轻盈柔美的梦。演出以长大了的小龙与一位年轻女子表演“立绳”结束,令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然而白衣飘飘的“飞翔”象征了生命的成长与成熟,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另有一个值得指出的细节是,全场有四位由小到大的男演员轮流扮演小龙,为方便观众辨识,创作团队设计了“母亲将装有神谕的玉佩传给小龙、他一直随身佩戴”的情节,这一情节设置既符合“玉”在中国文化中“集天地之灵气”的美好象征意义,又为现场观众提供了视觉提示物,堪称一举两得。
从2015年11月14日至2016年1月10日,《小龙飞天》在巴黎连续驻场演出67场,仅头一个月的30场演出就已经吸引了逾10万法国观众前来观看。在创伤中逐渐恢复了心情平静的法国观众继续以对艺术与技艺的热爱表达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小龙飞天》在巴黎的演出不断出现全场爆满的场面。在凤凰马戏流动剧场的火热气氛中,在璀璨灯光的照耀下,人们的笑脸汇聚在一起,令人感受到艺术与美好所带来的团结与希望。
从1月16日至3月12日,在结束巴黎驻场演出后,上海杂技团将带着《小龙飞天》,赴法国里昂、波尔多、斯特拉斯堡、马赛等城市及瑞士日内瓦、比利时布鲁塞尔等28个欧洲城市,开展为期2个月共计30场的巡演。海派杂技的综合表现力与细腻技巧,以及对使杂技成为“有意味的形式”的追求,使得人们对他们的每次表演都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