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惠灵顿不计其数的咖啡店相比,品饮中国茶,似乎成为一种小众而别样的风雅。
原产于中国的茶叶,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不可或缺的大宗出口物资,早已通过早期的中西方贸易走向世界的各个角落。为进一步推广中国茶文化,帮助当地民众深入了解中国茶的源流、分类、生产技术、饮茶技艺和茶道原理,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于5月15日邀请惠灵顿华人茶艺师黄荔红、古筝演奏者张烨及当地民众走进中心工作室,铺设起一桌桌茶席,伴随着《浏阳河》的古筝乐声,开启了首届中国文化周的茶琴品鉴会,一同感受中国之风雅。
茶席铺设亦有章法
茶艺师示范茶艺技法
“看茶字,形为人在草木中,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国茶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不仅早已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不离不弃的生活方式,更是通过不尽相同的饮茶方法,折射出完全不同的生活态度,这也是普通茶事与优美的文化艺能之间的差异,更是茶道原理一直以来吸引众多拥趸者的重要原因”,黄荔红如是说。
嘉宾对茶道原理兴致浓郁
嘉宾亲自体验茶道技法
经过备茶、选水、烧水、配具等全套预备工作,黄荔红进而完成了清具、置茶、冲泡、敬茶、赏茶等一系列有条不紊的茶艺工序,现场嘉宾屏气静观。黄荔红介绍道,中国早在唐宋时期,便开启了以碗饮茶的风范,从唐代盛行的煎茶法到宋代兴起的点茶法,以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为标志,提倡不同类型茶叶理应尊重各自的生长规律和加工程序,进而形成不同的冲泡方法。伴随着茶叶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饮料,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这也推动“品茗”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茶器的使用和茶席的铺设也同样深蕴文化内涵,无不体现出饮茶人的美学情趣与人文修养。在她的示范下,现场对中国茶文化怀有浓厚兴致的嘉宾纷纷举杯,感受中国六大茶品之一的乌龙茶在不同水温下随之变化的色、香、味。
自古琴茶同韵、茶通六艺。在茶艺师眼中,茶是通音律、诗歌、绘画、书法及东西方古今文化的桥梁。为满足现场嘉宾对中国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古筝乐器的浓郁兴致,古筝演奏者张烨依次弹奏了《开扇窗》《蜻蜓点水》和《渔舟唱晚》等古曲,其清丽淡雅、富于变化的弹奏风格,令琴声时而恍若空谷幽兰,时而恰如高山流水,现场嘉宾为之陶醉。值得一提的是,张烨右手大食两指的古法弹奏方式,更是引嘉宾纷纷亲手试弹,体验这一中国古老乐器的神奇与美妙。
古筝演奏
嘉宾忍不住试弹古筝
现场嘉宾品味茶香琴韵(摄影 张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