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拜卡达莫夫国立模范合唱团与广东星海音乐学院岭南女声合唱团同台演唱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了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在谈到千百年来古老丝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的友好篇章时,习近平主席提到了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的动人往事。上世纪40年代,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无私援助落难哈萨克斯坦的中国音乐家冼星海,对音乐的赤诚追求让两位艺术家惺惺相惜,这段友谊延续到今天,两位艺术家的后人仍在为推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的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7月19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暨国际合唱联盟合唱教育大会在北京开幕。开幕式上,数十支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合唱团,为观众奉献了一首首优美动听的中外合唱作品。其间,哈萨克斯坦拜卡达莫夫国立模范合唱团与广东星海音乐学院岭南女声合唱团深情演唱《燕子》《时间都去哪儿了》,让现场观众为之沉醉。悠扬的歌声里,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的女儿拜卡达莫娃与中国音乐家冼星海的外孙女郭敏携手走上舞台。她们的到来,也让观众了解到一段跨越了80年的深厚情谊。
上世纪40年代,冼星海受中共中央派遣,化名黄训与导演袁牧之等人从延安前往莫斯科,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影片制作中断,所有素材丢失,冼星海取道蒙古国回国受阻,辗转来到哈萨克斯坦。在阿拉木图,举目无亲、贫困交加的冼星海偶遇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虽然语言不通,但那份对音乐的赤诚追求让他们惺惺相惜,拜卡达莫夫及其母亲、姐姐一家接纳了冼星海。当时正是苏联卫国战争最为激烈的时刻,哈萨克斯坦全国上下供应紧张、粮食奇缺,生活极端困难,但拜卡达莫夫一家人仍慷慨地向冼星海提供援助,使他得以落脚生存,并重新开始音乐创作。在哈萨克斯坦,冼星海写下《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音乐佳作,并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出交响诗《阿曼盖尔德》等,凭借自己高超的音乐才能、娴熟的演奏技艺以及勤劳忠厚的优秀品质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信任与爱戴。
1944年初,冼星海离开阿拉木图,前往库斯塔奈州,后在巡回演出时患肺炎,于1945年10月病逝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医院。拜卡达莫夫从莫斯科的报纸上看到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逝世的消息,上面写着“冼星海又名黄训”,才知道自己接到家里来的黄训就是中国杰出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后来,拜卡达莫夫一家通过各种途径和冼星海的家人联系,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得到消息。
1998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华前夕,阿拉木图命名了冼星海大街,并为冼星海建立纪念碑。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了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在谈到千百年来古老丝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的友好篇章时,习近平主席也提到了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的这段动人往事。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自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快速发展,双方高层交往密切,政治互信不断巩固,务实合作全面推进。两个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如今正在共绘“一带一路”美好画卷的道路上并肩前行,为促进丝路文明交流互鉴不断做出重要贡献。伴随着中哈友谊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中哈两位音乐家的情谊也在后辈中延续至今。拜卡达莫夫的女儿拜卡达莫娃继承了父亲的音乐事业,成为音乐教育家,致力于促进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音乐交流;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坚持收集整理父亲的手稿、曲谱,探寻、记录父亲留下的成果和历史往事,希望父亲的精神能影响和激励更多人。虽然因为距离的原因,两人只见过4次面,但一直书信不断,亲如姐妹。就在前不久,拜卡达莫娃还特地前往杭州,看望了生病住院的冼妮娜。
此次带领拜卡达莫夫国立模范合唱团前来北京参加中国国际合唱节,拜卡达莫娃追忆了冼星海与父亲之间的深厚友谊。她表示,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的故事是哈中两国友谊的深刻见证,永远不该被遗忘,希望他的音乐作品永远回响在哈萨克斯坦广袤的大地上。“音乐将我们的父辈联系在一起,也让我们继续交往交流,传承他们的故事。30年来,我们成为相亲相爱的‘中哈一家人’,希望我们两国人民友谊不断巩固,把这样的感情一代代传递下去。”拜卡达莫娃说。郭敏也表示,艺术没有国界、音乐抵达人心,先辈的故事不会在岁月中消逝,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人民之间的友谊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