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留学生科墨夫妇在扬州大学圆了博士梦,图为科墨一家三口在扬州过年的幸福时刻。
太湖明珠闪耀尼罗河畔
中国和埃及,在古代都创造了无比璀璨的文明,而进入近现代之后,这两个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有共同面对的课题,有诸多可以互相借鉴的经验。作为中国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江苏,在与埃及的交往过程中先行一步,吴韵汉风的江苏文化、务实友好的江苏人都给埃及朋友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瞧,这是尼罗河,那是埃及国家博物馆……”这个“五一”假期,无锡惠山泥人厂工艺美术师周璐与好友分享了一组埃及的照片,这些照片在她手机里已经存了7个多月。“我去年有幸参与了中埃两国文化交流活动,埃及灿烂的文化、热情的人民令我难以忘怀。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两大文明古国交流增多,会使两国人民心贴得更近。”
周璐参加的中埃两国交流,是受埃及邀请、中国文化部委托,无锡市文化艺术代表团于2015年9月下旬专程赴埃及开展的文化交流活动。在埃及,巧夺天工的锡绣、栩栩如生的惠山泥人、韵味隽永的茶道、活灵活现的剪纸,无不展现出无锡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万里之外,美丽的太湖明珠闪耀在尼罗河畔,江苏与埃及的文化交流为中埃两国“心相通”搭建起一个精彩的舞台。
第八届埃及国际心灵艺术与歌唱节开幕式在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萨拉丁城堡举行。无锡艺术家在唱响中国好声音的同时,手中的古筝、笛子、二胡、阮各尽其能,融入全场演出。艺术节期间,无锡代表团承担了其中4场演出,还赴埃及国家电视台录制节目。无锡演艺集团董事长刘仲宝介绍,主办方安排无锡演出的场次最多,另外还参加了巡游等活动。
其间,还举办了埃及-中国(江苏无锡)文化节活动,这是无锡文化艺术代表团在埃及的专场文艺展示。埃及—中国(江苏无锡)文化节由城市风光图片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展示和“丝路之约无锡之夜”歌舞表演组成。太湖风光、灵山景区、无锡大剧院、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一幅幅城市风光图片,以卷轴画形式陈展于萨维艺术中心,令人心生向往。
惠山泥人是无锡的城市名片,工艺美术师周璐特地带去了10斤惠山黑泥,以及100个阿福阿喜泥塑,28公斤的行李箱被塞得满满当当。在萨维艺术中心,阿福阿喜萌翻现场埃及朋友,周璐当场送出了50多个。面对兴致颇高的埃及小朋友,周璐即兴捏了牛、羊、蜗牛等小动物,小朋友们爱不释手。
“这是我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开罗中国文化中心汉语班学员、开罗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学生萨玛说。“通过学汉语、参加中国文化活动可以增加我的见识,互动展示让我感受到中国文化古老深邃的一面。”
徐州女孩演绎中国“慢文化”
“7月我会再去一趟埃及,这次是埃方政府部门邀请去参加文化交流活动的。”4月28日,张琳在电话那头告诉记者这一好消息。这次她去埃及,还是表演她拿手的茶艺。
去年5月11日,在开罗古老的伊斯兰古堡埃米尔·塔兹宫里面,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先生及埃及文化部文化基金会主席穆哈迈德·哈布撒依达、埃及外交部部长助理阿敏·迈里克、埃及社会家庭发展基金会会长穆哈迈德·撒福特等政要名流济济一堂,共同参加中国艺术精品展开幕式。高级茶艺师美美的长嘴壶茶艺表演是开幕式上的一个重要活动。
“美美”是老家徐州的女孩张琳,去年才19岁,但当她开始表演时,却非常老到。一把大半人高的长嘴壶在她的手里玩得滴溜溜乱转,或高举过顶,或从背后绕过,装满滚烫开水的铜壶总是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和高度倒出水来。大家正看得眼花缭乱之际,远远刷地一声,水柱从长嘴壶中激射而出,落入杯中,一滴不溅,丝毫不爽,动作干净利落。现场观众忍不住拍手叫绝。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全世界都惊诧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其实中国固然可以很快,但也可以很慢,中国的“慢”也可以让世界惊艳。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很多徐徐展开的美丽,值得细细把玩、慢慢品味。张琳认为,中国的茶艺就是这种优雅的“慢文化”,有一种淡定从容的魅力。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茶艺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提供了绝好的条件。世界也将因此而有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喜欢上中国。
埃及小夫妻扬州圆梦
近年来,在大批江苏人走近金字塔、尼罗河的同时,很多埃及人也来到了扬子江畔的江苏,在江苏学习、生活,在中国人的柴米油盐里感受吴韵汉风的味道。
4月19日,扬州大学李碧春教授接到爱徒——埃及留学生科墨的一封电子邮件。科墨在信中说,去年从扬州大学拿到博士学位毕业回国后,一直怀念在扬州度过的留学时光,今年他想再次赴扬州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完善所学,希望老师能为自己向母校引荐和申请。
在扬州大学,很多人都知道科墨和妻子莎玛的中国留学故事,这对埃及小夫妻在扬州大学度过了4年的留学时光,去年的6月毕业季,夫妻俩穿着大红色的博士研究生学位服,先后走上了主席台接过学位证书,在中国圆了他们的“博士梦”。
科墨说,他们选择中国的理由非常充分:中国和埃及一样是文明古国,农耕文明延续了数千年,国家在动物科学和兽医学等方面具备独有的学科积淀;而且中国是个飞速发展的国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
“4年留学,我们也算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科墨不时引用一句中国古诗文,他告诉记者:“虽然接触不多,但我也很喜欢中国文化,印象最深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浓浓的亲情。”每逢元宵、中秋、春节等节日,学校都会组织海外留学生在一起过节,他们一家就从没缺席过。“在中国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导师焦教授没有回家,他特地留在学校和我们一起包饺子,贴春联,感觉大家就是一家人。”
科墨和玛莎渐渐爱上了扬州这座美丽而充满人情味的城市,他们这个家庭也几乎变成了一个“中国式家庭”。妻子莎玛在学习之余,学会了做中国菜,最拿手的是扬州炒饭和红烧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