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拉吉妮·玛克哈尔与纳德瑜格舞蹈团
蒙古国国家歌舞团
韩国“梦”舞蹈团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模范舞蹈团国家青少年中心舞蹈队
中国杂技团
美国兰迪·汉森乐队
荷兰“天空冲击波”乐团
斐济“大地晨露”舞蹈团
芬兰“星星诉说”少女合唱团
第十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式《筑梦高原》晚会现场
爱尔兰《泰坦尼克》舞剧团
毛里求斯“弗朗索瓦与卡西娅”歌舞团
阿根廷艾斯卡兰德鲁姆乐队
南非努威·格拉斯库艾民间舞蹈团
8月的青海,山峦锦绣,风和景明。高原之上,奏响了来自世界的动听和弦。8月8日至12日,由中国文联和青海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青海西宁举行,中国、美国、荷兰、南非、毛里求斯、斐济、吉尔吉斯斯坦、阿根廷、韩国、印度、蒙古国、爱尔兰、芬兰五大洲 13个国家的近300位民间艺术家,为当地观众奉上了一场场极具国际性与民族民间特色的歌舞盛宴。
“今年的国际民间艺术节首次踏上青藏高原,这既是一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文化交流盛事,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西部地区改革开放巨大成就和人民精神面貌的重要契机。”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说。
五洲同台,激情绽放
青海湖畔,清风舞动着经幡,浩瀚烟波吐露着容纳百川的气度;日月山下,曾经的唐蕃古道迎来远方的客人。爱尔兰踢踏舞、阿根廷萨克斯风、美国摇滚乐、印度风情歌舞、芬兰童声合唱、中国顶尖杂技……缤纷艺术搭建起沟通心灵的桥梁,多彩文化编织出联结世界的纽带。
8月8日晚,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民间艺术家汇聚“夏都”西宁,在青海大剧院激情上演《筑梦高原》大型文艺晚会,标志着第十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正式拉开帷幕。
演出中,各国艺术家轮番登台,各展绝活,尽显异域风情。来自斐济的“大地晨露”舞蹈团、爱尔兰《泰坦尼克》舞剧团、韩国“梦”舞蹈团、毛里求斯“弗朗索瓦与卡西娅”歌舞团、蒙古国国家歌舞团、南非努威·格拉斯库艾民间舞蹈团等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艺术家们用他们优美的舞姿诉说着共同的主题:和平、友谊与发展;阿根廷艾斯卡兰德鲁姆乐队、芬兰“星星诉说”少女合唱团、荷兰“天空冲击波”乐团、美国兰迪·汉森乐队等更是让现场观众沉醉在多元音乐碰撞与共鸣的艺术海洋中;中国歌唱家吕继宏、郑咏带来的《故乡恋》、《今夜无眠》等,也让国外艺术家们领略到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演出最终在西宁市群众艺术馆群星少儿艺术团的小朋友们与各国艺术家共同合作的《欢乐颂》的经典旋律中落下了帷幕。
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之美。这台汇聚“众芳”的晚会,仿佛为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神秘隧道,令其纵情于多元文化交融碰撞所带来的震撼与享受。“越是民间的艺术,越有味道;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有文化价值。”观众王敏说,文化的多样性与艺术的感染力,是本届艺术节带给她最深的感受。“艺术重在交流,文化旨在传播,不同民族的瑰丽艺术被浓缩于这场盛会,带给我从未有过的艺术享受与感动。像斐济艺术家带来的舞蹈《米克舞》是我平生第一次接触,充满动感与力量的舞姿以及原生态的艺术表现力冲击着我们的每根神经。”观众王浩说。
民间艺术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大家将本民族的艺术精粹展现于同一舞台,每位艺术家毫不惜力地演出,如同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运动员,而这一盛会更如同艺术领域的‘奥林匹克’。”印度音乐家协会秘书长、拉吉妮·玛克哈尔与纳德瑜格舞蹈团团长克薛·捷瓦德如是说。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当荷兰“天空冲击波”乐团的歌手用中文唱起中国经典民歌《南泥湾》时,台下的欢呼声不绝于耳,喝彩声、跟唱声此起彼伏。“听到熟悉的旋律,很亲切,而且还是从外国艺术家的口中唱起、手中奏响,我感受到了文化之间的交融,的确,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观众张欣茹坦言。艺术家们不仅巧妙运用中国元素,更将当地特色文化元素融入自己的表演当中,来自阿根廷的艾斯卡兰德鲁姆乐队在现场为观众带来了一首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听到熟悉的旋律,现场顿时响起了“花儿”大联唱……
而令几乎所有现场观众和国外艺术团震撼的表演,莫过于中国杂技团带来的杂技表演《协奏·黑白狂想——男子技巧》。该节目曾荣获2015年第39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艺术节最高奖项“金小丑”奖,在力量与平衡的基础上融入了柔韧与速度,并运用钢琴与芭蕾两种艺术元素为节目深度“包装”。来自毛里求斯的艺术家凯蒂·荷西杜兴奋地说:“太震撼了,高难度的技巧令人称奇,艺术造诣也颇高,让我们见识到了真正的‘中国力量’。”
“维护文化多样性,用艺术沟通心灵、以文化联结世界,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环节。”正如赵实在开幕式的致辞中所说,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不同地区和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推进世界文化的进步与繁荣。
国际艺术深扎高原土壤
青海是古代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枢纽,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高亢奔放的“花儿”、风趣盎然的“社火”、舞姿婆娑的土族“安昭”、激越真挚的撒拉“新曲”、清脆婉转的藏族“拉伊”……无不展现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原生态之美,已成为构筑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维系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精神纽带。
整个艺术节期间,一系列“走基层”活动陆续展开。8月9日,各国艺术团分组赴西宁市城东区、城西区、城北区3个城区为西宁市民奉献精彩的演出;8月10日,各国艺术团深入基层,奔赴西宁所辖的湟源、湟中、大通3个县,面对面为当地群众奉上精彩演出、送去欢声笑语;8月12日,在西宁市百姓大舞台一场中外艺术家大联欢暨闭幕式演出为本届艺术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团扇遮面,身姿轻盈,姿态优雅……在湟中县,韩国“梦”舞蹈团用融合了朝鲜民族传统文化和当代流行元素的初舞、小鼓舞,向观众传达了幸福、希望和感动;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模范舞蹈团国家青少年中心舞蹈队的年轻姑娘们身着民族服饰,用富有中亚特色的曼妙舞姿将独特的民族风情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观众。在大通县,富有爱尔兰浪漫风情的踢踏舞用节奏明快的动作结合爱尔兰手风琴的演奏,再现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动人一幕;毛里求斯的传统歌舞表演,仿佛带领观众走进了非洲草原……
在城东区,外国艺术家的基层之旅格外“接地气”,他们深入乡趣农耕园,与当地文艺爱好者组成的民间艺术团共展才艺。当一首耳熟能详的江南小调《茉莉花》从芬兰“星星诉说”少女合唱团的孩子们口中唱出的瞬间,台下的观众立刻感受到了一股清新的北欧之风,芬兰女孩们用独特的嗓音演绎了这首中国民歌小调,让这首歌曲散发出不同以往的迷人魅力。同时,《万家灯火》、《尕老汉》、《喜婆》3个本土节目穿插其中,《尕老汉》来自于青海省民间小调,营造出浓郁的民间艺术氛围与乡土气息,《万家灯火》根据青海省民间社火中碗灯、伞灯和顶灯的形式,体现了合家团圆的和睦场景,《喜婆》的形象则是来自传统社火中的人物,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氛围。
“民间艺术,雅俗共赏。作为演员,也作为观众,我们真正能乐享其中。”城北区文化馆的文艺骨干夏新海表示,能够看到国外艺术家的精彩演出,和他们同台竞艺,对当地群文工作的开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艺术无疆界,友谊无国界
“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是人类文化遗产宝库中的重要财富,是一个民族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充分体现,是跨越国界、沟通心灵、缔结友谊的特殊语言。”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郭运德用简洁的话语诠释了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价值。本届艺术节期间,各国艺术家为中国观众带来多场专场演出,不仅实现了各国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交流互动,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使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手拉着手、心连着心。荷兰艺术家惊叹于斐济艺术家的原生态歌舞所迸发的激情,斐济艺术家欣赏蒙古国艺术家的高水准与零瑕疵演绎,而蒙古国艺术家又对中国民间艺术与杂技充满了浓厚兴趣……大家沐浴在彼此的光芒里,不断汲取着艺术的养分。
“不同艺术需要碰撞与交流,需要一场美丽的邂逅来获得更好的成长机会。”南非努威·格拉斯库艾民间舞蹈团团长弗洛里斯·史密斯非常认可此次民间艺术节的效果与成绩,“这个平台让我们有机会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把我们团结起来,让我对国际视野下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作为中国唯一的大型国际民间艺术节,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自1990年创办以来,每三年举办一届,始终坚持“发展民间艺术、促进友谊和平”的宗旨,努力搭建国际多边交流的文化平台,已累计邀请63个国家149个艺术团来华演出,充分显示出鲜明的国际性、民族性、民间性、群众性特色,为传播各国各民族民间艺术、推动中外艺术家合作交流、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属于完全公益性、面向基层、面向老百姓的文化活动,有群众基础,艺术节才会受到欢迎。”在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主任董占顺看来,本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最大的亮点、特色即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真正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艺术节,“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当中,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才能发挥作用。西宁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我们选择在西宁举办第十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就是为了把中国多民族和谐发展的良好状态介绍给世界,向世界展示一个最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