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国家的艺术家进行现场演奏。(摄影:童笑雨)
700多年前,生于中东欧国家克罗地亚的马可·波罗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让世界认识了中国;700多年后,来自中东欧的28名艺术家再次造访中国,奏响了东西方音乐艺术交流的“天籁之音”。
10月22日,2019中国—中东欧国家音乐舞蹈季暨学术交流活动新闻发布会在浙江杭州举行。
据悉,即日起至11月4日,来自波兰、北马其顿、捷克等8个国家的28位艺术家,将在浙江音乐学院举办音乐会、舞蹈专场演出、大师班、讲座、研讨会等43场文化交流活动。
中东欧国家的艺术家进行现场演奏。 童笑雨 摄
“其中既有诸多传统经典作品的精彩演绎,也有许多新作品的首次亮相,还有中国与中东欧艺术家之间的对话交流与思想碰撞。”浙江音乐学院(下称“浙音”)院长王瑞说,这不仅是一次国际学术交流,同时也是一项服务于浙江文化建设的音乐文化活动。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事实上,浙音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
早在2017年9月,该校就与中东欧15所音乐院校签署了《中国-中东欧国家音乐院校联盟成立宣言》。联盟成立两年多来,浙音多次承办了中东欧国家艺术家访华交流活动,还先后组织该校师生艺术团体出访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
“我们希望能为各联盟院校师生们搭建一个高水平、国际化的音乐艺术交流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的音乐教育,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音乐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王瑞说。
活动现场。
托尼·基塔诺夫斯基是马其顿格斯·德尔雪芙大学音乐学院的院长。自2017年以来,他已在浙音参加过两次大师班授课。
大师班,顾名思义,即由专家为学生授课,示范经典作品,并从基本功训练、作品内涵、演奏技法、表达方法等方面对师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
这一次,托尼·基塔诺夫斯基将为该校学生讲述电子音乐工程与制作实践的内容。
“学校的本质是为学生服务。我们无法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卓越的成就,但作为学校,为他们创造成才的条件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为学生创造音乐交流互鉴的平台,让他们不出国门,也能感受到不同音乐文化的滋养,开拓眼界。”托尼·基塔诺夫斯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