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甘南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州关于发展乡村旅游和助推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立足州情实际,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始终坚守稳定底线、严守生态红线、突出发展主线。甘南州已提前一年实现整体脱贫目标,旅游扶贫功不可没。昔日的庙花山、尕秀、安果、博峪等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了“香巴拉秘境”,村民也因旅游业的兴起而过上了好日子。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处甘肃省西南部,是国家“三区三州”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近年来,甘南州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农(牧)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旅游富民工程,积极推进旅游扶贫项目建设,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地区旅游脱贫之路,涌现出了一批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模式特色鲜明、带动效果显著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形成了临潭县八角镇庙花山村、迭部县电尕镇谢谢寺村等“公司+合作社+农牧户”“旅游协会+合作社+农牧户”“政府+公司+旅游协会”的开发经营模式,催生了精品民宿、木屋营地、帐篷酒店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形成了以赛雍藏寨、诺尔丹营地为代表的民俗风情体验区,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2018年,甘南州“旅游扶贫减贫模式”入围“2018 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
近年来,甘南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州关于发展乡村旅游和助推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立足州情实际,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始终坚守稳定底线、严守生态红线、突出发展主线,继续推进“生态立州、旅游兴州、文化撑州、产业富州、稳定安州”五大战略,着力打造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态、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态、朝气蓬勃的经济生态、光辉灿烂的人文生态、团结奋进的政治生态,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绿色现代化建设步伐,依托生态高地实现绿色崛起,确保2020年与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围绕“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建设美丽幸福甘南、打造全域旅游大产业”的工作思路,扎实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即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一个特色品牌,着力打造十五个文化和旅游标杆村、探索创建一百个全域旅游专业村、加快建设一千个具有旅游功能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创新培育一万个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效助推了精准扶贫,探索出“保护绿水青山就是建设金山银山”的贫困山区生态旅游脱贫之路,逐步实现了从美丽乡村建设向乡村旅游转化的蝶变效应。甘南州先后被国内外旅游权威评级机构评为“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让生命感受自由’的世界50个户外天堂”“‘梦幻之旅’·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国家精品旅游景区”和“中国最美的生态低碳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加大投入,旅游扶贫初显成效
近五年来,甘南州整合各类资金16.25亿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旅游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1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03.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2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78亿元,增长34.48%。2017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05.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5亿元,增长12.3%。201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05.3万人次,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6.97亿元,同比增长14%;2019旅游接待总人数为1447万人,综合收入74亿元,首位产业的引擎作用不断显现。
在年度旅游人数中,乡村旅游人数占旅游总人数由2016年的23%达到2019年的68.3%,旅游综合收入由2016年的19%达到2019年的71.7%,建成旅游专业村187个,全州农(牧)家乐达1449户。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21,500人, 4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27万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脱贫,人均年收入2.93万元。
完善政策措施,强化扶贫责任主体
为扎实实施旅游扶贫行动,在制定“1+17”精准扶贫方案中,把旅游扶贫作为最体面、有尊严的扶贫措施,甘南州委州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甘南州开展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关于创新打造文化和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大力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制定了《甘南州旅游风情线观景台建设规范》《甘南州旅游风情线观景台厕所建设规范》《甘南州文化和旅游标杆村建设规范》《甘南州全域旅游专业村建设规范》《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服务质量农(牧)家乐等级标准》《甘南州观景台及旅游厕所管理办法》等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成立甘南州旅游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靠实工作责任,强化督查考核,有力促进了旅游扶贫工作的扎实开展。
突出精准方略,旅游扶贫重点突出
持续抓好国家“三区三州”脱贫攻坚政策机遇,发挥文化和旅游扶贫优势,认真落实《“两州一县”及18个深度贫困县实施方案》,在发展乡村旅游中“转穷业、拔穷根”,在实现绿色崛起中“移穷志、摘穷帽”。发挥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和旅游专业村辐射带动作用,实施67个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扶持发展农(牧)家乐1449户,为4.3万农牧民群众就地就近实现文化和旅游增收创造了条件。
以“三变”改革为平台,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全面盘活资金、资源、资产,催生了精品民宿、木屋营地、帐篷酒店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形成了以花庐民宿、赛雍藏寨、诺尔丹营地为代表的民俗风情体验区,以桑科、尕海为代表的草原帐篷城,满足了游客的体验需求。依托乡村电子商务平台,鼓励群众将牦牛、藏羊、蕨麻猪、山珍野菜、青稞酒等原生态农林牧副产品开发包装成文化和旅游商品进行销售,拓宽了农牧民群众增收渠道。精心组织甘南州专业文艺院团广泛开展“文化下乡”等扶贫活动,指导组建64个旅游专业村农牧民业余演出队在文化和旅游旺季开展驻场演出,有力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在实施旅游扶贫开发当中,注重“一村一品”“一家一特”乡村旅游特色,结合各村地域特色、民俗文化、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态,积极发展农家特色菜、传统民居、果园采摘、游牧文化体验,山野菜、刺绣、根雕、木(石)雕等加工销售,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积极鼓励引导民间文艺团体在城区广场定时定点开展锅庄舞演出。周末、旅游旺季民间文艺团体在城区广场、景区景点、旅游专业村、帐篷营地等地开展常态化演出。民族民俗演出成为乡村旅游发展新载体,不断丰富了乡村旅游文化内涵。
强化业务技能培训,
注重乡村旅游市场营销
按照 “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的旅游扶贫工作思路,不断创新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养方式,积极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带头人、乡村旅游导游、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培训。2016年以来先后举办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233期,培训20,797人次,有效提升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创新宣传模式,利用新媒体,整合甘南州9个旅游宣传微信公众平台组建了甘南州旅游宣传矩阵,持续开展乡村旅游宣传活动。积极探索“互联网+旅游+精准脱贫”新模式,在126个旅游专业村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以碌曲尕秀村、迭部扎尕那村、临潭庙花山村为代表的“互联网+乡村旅游”模式趋于规范,实现了景区、村貌360度实时观景,当地土特产品网络售卖,农(牧)家乐网上展览、预订、营销等功能,为当地群众增收开拓了新的渠道。
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农牧村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28.39万减少到2017年底的6.58万,贫困发生率由30.22%下降到11.59%;2019年退出贫困村107个,减少贫困人口1.8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5%;合作、碌曲、玛曲、夏河、卓尼、迭部六县市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提升,临潭、舟曲两县脱贫摘帽通过省级验收。
甘南州已提前一年实现整体脱贫目标,旅游扶贫功不可没。昔日的庙花山、尕秀、安果、博峪等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了“香巴拉秘境”,村民也因为旅游业的兴起而过上了好日子。
甘南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
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
甘南州临潭县八角镇庙花山村
甘南州卓尼县木耳镇博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