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随着“国医文化”图片展的落幕,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又一精品活动“中国非遗文化周”完美收官。作为文化部策划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统一品牌项目,中国文化周系列活动旨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使其在世界舞台上绽放。2017年中国文化周的主题为“传承与创新——中国非遗”。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发挥自身优势,策划了一系列有特色、有深度的文化活动。
序曲——新中青年共话端午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国家的传统文化节日,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在今年的端午节、即阳历5月30日,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组织了一场“粽叶飘香,友谊传情——新中青年文化交流之夜”活动,为“中国非遗文化周”的到来造势。
“粽叶飘香,友谊传情——新中青年文化交流之夜”活动邀请了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房新文、新中协会会长吴文国及社会各界青年代表参与。当晚的活动有传统舞蹈、武术表演,还有“老中青三代共话端午”等环节。新加坡华侨中学的程万里同学、新加坡教育专家黄升格老师、前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许福吉教授、著名音乐人胡海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带领现场观众追溯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内涵与发展,从粽子谈到人生,从屈原的选择谈到文化的传承,使现场观众深入了解中国这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另一大亮点就是现场设立了传统文化体验区,来宾可以在体验区亲手学习包粽子、剪纸,欣赏古筝,观摩书法,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动人魅力。
高潮——从中医文化了解非遗
6月10日,随着中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是第十二个 “文化遗产日”的到来,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中国非遗文化周”中医系列活动,特邀请来自中国重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灸·刘氏刺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刘光瑞教授,分别进行了中医专题讲座、中医学术交流及“国医文化”图片展等活动。之所以选择中医作为活动主题,马红英曾在开幕式致辞中解释道,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传承了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在华人众多的新加坡,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从反响热烈的中医讲座到图片展览,不难看出本地民众对于中医文化的向往与推崇。许多年轻人也慕名而来,细心聆听刘光瑞的讲座。他们一边听讲座、一边记笔记,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活动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国医文化”图片展也让他们更直接了解到中医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发展。讲座后,刘光瑞还与来自本地同济医院、陈笃生医院、中华医院等多家医院的20余名中医在中国文化中心图书馆进行了中医学术交流活动,与本地中医分享了自己从医路上的心得与体会,并对他们提出的困惑和疑问进行了解答。
6月11日下午,由于对讲座反响热烈,刘光瑞特于中国文化中心设置公众咨询平台,为本地公众答疑解惑,受到了公众好评。11日晚,刘光瑞一行做客新加坡电台958城市频道,为公众讲解中医有关知识。6月12日,刘光瑞一行人参观了新加坡同济医院,并与各中医师共同探讨国医文化,受到了同济医院的热烈欢迎。
焦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与创新是2017“中国非遗文化周”的活动主题,也是近年来有关传统文化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热门话题。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中国非遗文化周”系列活动,无论从演出、讲座,还是展览等,都从不同角度突出了这一主题。
在6月10日举办的第六届成都非遗节国际论坛上,中国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发表了主旨发言,他提到,应当把提升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以及不断增强传承活力与后劲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目标。“中国非遗文化周”系列活动吸引了新加坡本地大批年轻人的参与,无论是演出、讲座还是展览,都让他们感到受益匪浅。5月30日举办的“粽叶飘香,友谊传情——新中青年文化交流之夜”更是以青年为主角。当晚,驻新加坡公使衔参赞房新文在致辞中说,时光荏苒,随着老一辈友好人士的年龄逐渐增大,传承与发展中新友好传统的重任就落到年轻一辈身上。青少年是中新文化交流关系和中新友谊的未来和希望,如何保持中新关系和友谊世代友好,需要青少年一代从现在开始当好“文化使者”。活动当晚,来自两国的青年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共同宣读“青年宣言”,承诺将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尽自己的一份力。
支持非遗传承人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也是文化部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6月10日“中国非遗文化周”开幕式邀请到的刘光瑞,便是一位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代表人物。刘光瑞出生于中医世家,祖传的“针灸•刘氏刺熨疗法”是起源于清朝顺治年间的一种中医疗法,至今历经十五代的传承,2008年6月获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光瑞在中医专题讲座中提到,中医需要“全球性的语言”才能够更好地走向未来,刘光瑞也在中医的使用和普及上做着不断的创新与发明。刘教授在讲座中提到,刘氏刺熨疗法在继续传承传统疗法的基础上,进行新技术运用和创新,拟结合电热、磁疗、生物制剂使用、红外线的利用等,使技术使用更天然、更具疗效,也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合作——本地机构的大力支持
“中国非遗文化周”的成功举办,也少不了新加坡本地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友好合作。
“粽叶飘香,友谊传情——新中青年文化交流之夜”是由新中协会与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举办,中国驻新加坡大使特别支持。新中协会于2012年正式成立,以促进新中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为己任。本次活动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和新中协会的友好合作下成功举办,也彰显了两国机构在新中文化交流上的共识。
另一个与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举办“中国非遗文化周”系列活动的本地机构为新加坡同济医院。同济医院成立于1867年,是本地第一家中医慈善机构。至今,同济医院仍为公众提供完全免费的中医服务,在施医赠药的同时,也培育出了许多中医人才。与同济医院合作共同举办中医讲座、展览、学术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在丰富了活动内涵的同时,也为两国中医文化交流提供了新途径。
宣传——多样媒体的全面报道
本次“中国非遗文化周”系列活动采用了多样化的媒体宣传方式。“粽叶飘香,友谊传情——新中青年文化交流之夜”活动当晚设置了网络直播,让更多无法到场的人士也能参与到这场文化盛宴中来。6月11日晚间,刘光瑞一行人做客本地十分受公众喜爱的电台958城市频道,传播国医文化的知识,让本地公众更好地接收到来自中国国家级专家刘光瑞的专业讲解。
另外,新华网、联合早报等知名媒体也对本次“中国非遗文化周”进行了前期宣传与后期报道,扩大了本次活动的影响力。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利用网络自媒体如微信、脸书、网站等,在前期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此次“中国非遗文化周”活动进行了广泛宣传,不仅使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也提升了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在本地的知名度。
从共话端午到国医文化,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围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了一系列特色活动,本地公众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产生了由浅至深的认识。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希望通过本次“中国非遗文化周”,以文化交流的方式,促进中新两国的文化交融和人民之间的友谊,并且对话各界青年精英、专业人士以及本地公众,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之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