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北京语言大学承办的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北京)开班仪式在京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外联局副局长朱琦、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李蕊等嘉宾,各合作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以及来自34个国家共38名参加本期研修的青年汉学家出席了仪式。
文化和旅游部外联局副局长朱琦在开班仪式上致辞说,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当代汉学的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作为汉学研究的新生力量,青年汉学家有为民心相通搭桥铺路的无限潜力,汉学研究的未来属于青年。在开班之际,他对学员们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潜心学习,以研修推动学术提升;二是用心体验,以实践推动研究创新;三是积极交流,用汉学缔结真挚友谊。他期待通过研修,学员们可以成为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刘利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北京语言大学在汉语国际教育和汉学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北京语言大学将和北京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同合作办好今年的研修计划北京班,为推动国际汉学发展贡献力量。
开班仪式上,5位青年汉学家代表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他们的中国故事。来自美国的学员苏大卫表示,愿致力于中国环境与能源产业相关研究,探索改善全球环境状况的可持续发展手段;来自哥伦比亚的学员孔天威讲述了曾祖父与中国结缘的故事,这燃起了他深入了解中国的兴趣;来自塞尔维亚的学员叶子分享了她从2007年开始学习汉语,克服重重困难成为一名博士生的学习成长经历,如今她致力于研究中国的文化特征,希望这一研究能帮助塞尔维亚人民深入了解中国;来自博兹瓦纳的学员马奕男,从一名计算机大学助教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汉语教师,成长为中博关系的搭桥人;来自尼泊尔的学员马拉,分享了自己从中国学成归国后,致力中尼文学翻译研究的故事。
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由文化和旅游部于2014年创办,目前已成功举办12期,培养了来自95个国家的360位青年汉学家。该项目旨在搭建支持海外青年汉学家开展中国研究的全球性平台,为各国中国研究领域的青年人才创造与中国优秀学术、文化、教育机构和学者开展交流合作的机会,为其学术研究提供便利和实质性帮助,并以人才培养为契机推动各国学术机构与中国研究机构和智库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实现双方交流互鉴,共同推进中国研究的发展。5年来,研修计划为国际汉学研究人才梯队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研修,青年汉学家增进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加深了对当代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的认识,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友好包容、热情好客的真挚情谊。2018年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首次开设春季、夏季、秋季班,先后于重庆、广州、北京、上海、杭州、西安6个城市举办七个班,年度研修人数将超过200人。
作为创办时间最早的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今年的北京班仍将采取专家集中授课、对口研修、实地考察、论文交流与总结等研修模式。38位青年汉学家将接受为期3天的专家集中授课,然后按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关系等组别,分赴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学术机构和高校开展为期约两周的对口研修。之后,将前往贵州省,考察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当代科技发展的情况。为期21天的研修计划结束后,各国青年汉学家仍将继续与中国导师保持联系,就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保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