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23日在北京开幕。来自世界各国的数十位汉学家齐聚一堂,探讨中国发展理念及中外合作等话题。
“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自2013年举办以来,已经走过六个年头。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外联局局长谢金英在2018“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开幕式上表示,今年,来自24个国家的28位汉学家、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和智库学者,以及十余位中方学者,将围绕“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与世界”这一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对话。
谢金英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不仅实现中国人民共同富裕,也在为实现全世界共同富裕贡献中国方案。40年改革开放,中国走出了一条与世界共赢发展的道路,增进了各国人民的福祉。在新时代研究中国、研究改革开放,更加需要树立全球视野和国际比较视野。”
此次座谈会在大主题下分设“中国发展新理念与国际合作新前景”、“‘一带一路’与共同发展”、“中国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议题。来自国内外的专家也分享了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的看法和建议。来自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汉学和中国研究教授奥勒·德林表示,中国未来需要把软实力建设贯穿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
奥勒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的基础设施等建设使得世界上很多国家受益;然而,在硬件设施之外,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而这不是困难,而是新的发展机遇。所幸,包括健康、教育、社保系统等在内的软基础设施建设大门是敞开的。”
白俄罗斯文化部前任部长斯维特洛夫·鲍里斯在致辞时表示,中西方长期互为补充,相互借鉴先进的科技成果、哲学思想和艺术思想,今后也应一直合作下去。
鲍里斯说:“如果说,从前人类的交流是战争先行,之后才是商贸往来,文化价值在此之后才被转化,那么今天,文化则成为了先行者,促进了经济和贸易。这种软实力促进并加强了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据悉,2018“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23日-28日在北京和杭州两地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