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由文化部非遗司、江苏省文化厅共同主办的“锦绣邻邦——中泰手工艺交流论坛”在江苏苏州举办。来自中泰两国的百余名传统工艺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从业者,围绕丝绸工艺在当代的传承发展、推广创新等展开对话。通过交流和讨论,可以发现两国在传统工艺的保护理念和实践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可资借鉴的方面,通过这一次的经验分享和观点碰撞给两国未来的保护实践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
泰国政府和王室的积极扶持
中泰两国都有着十分悠久的丝绸织造历史。从西汉起,中国的丝绸就不断被大批地运往国外,云锦、宋锦、蜀锦等织造技艺都曾在一定历史时期创造辉煌。泰丝,即泰国丝绸,是泰国富有特色的天然纺织品,同时也是泰国联系世界的重要文化符号。同我国的丝绸一样,在过去的近百年间,泰丝产业的发展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而跌宕起伏。
此次论坛,主办方特别邀请了泰丝品牌Jim Thompson运营总监楚媞玛、泰国诗丽吉皇后手工艺培训中心导师西提猜两位泰丝领域的权威专家,向国内同行介绍了泰国对泰丝工艺的保护、传承经验。
二战结束时,泰丝的生产一度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一位美国人吉姆·汤普森的出现,为泰丝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据楚媞玛介绍,为了复兴这一工艺,吉姆·汤普森深入泰丝市场,与工匠切磋,对泰丝的图案设计、印染方法等进行改良,并以自己的名字“Jim Thompson”创立泰丝品牌,极力推广泰丝走向全世界并成为时尚新宠,赢得了国际声誉。这也让泰国人重新看到了这项传统工艺的价值。
与此同时,泰国政府和王室对泰丝行业的积极扶持也是泰丝在本土得以复兴和在国际舞台上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作为泰丝的品牌大使、顾问和资助者,诗丽吉皇后在上世纪70年代专门设立了皇后基金会和皇后手工艺培训中心,通过对工艺的恢复和植物染色技术的改良,使泰丝的品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西提猜说,“以被称为‘泰丝皇后’的Phreawa工艺为例,通过对工艺的恢复和发展,近年来,Phreawa的丝线已经实现了用纯丝取代丝线和棉线的混纺,颜色和图案设计也有了一定发展,传统的Phreawa以红色为底色,现在已具备了四五种配色方案,花纹图案也结合了现代的流行元素。”
在楚媞玛的发言中,“优质的布料是时尚的灵魂”是她反复强调的理念。为了保证泰丝的品质,泰国皇室和政府专门为手工泰丝设立了“御赐孔雀”认证标识,根据手工制作工艺的复杂和精良程度分为“金、银、蓝、绿”四个孔雀等级,极大地提升传统手工泰丝产品的价值和市场认可度,让这一泰国传统手工业在机织丝绸的冲击下能够坚守一席之地,努力打造世界知名的泰丝品牌。
重塑时代价值
拓展新的功用
针对近年来国内在丝绸传统工艺领域已经取得的保护成果,论坛上宋锦、蜀锦等织造技艺的专家,针对传统工艺在当代的发展,提出了许多面向未来的发展建议。
宋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钱小萍,是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5年前,她曾赴泰考察泰丝的生产、发展情况。Jim Thompson品牌集桑蚕养殖、手工艺生产、博物馆、商店、旅游开发等于一体的发展模式,给了她创建中国第一所丝绸专业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提供了许多参考。
“未来,我们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在扩展宋锦的新用途上多下功夫。宋锦不仅可应用于装裱书画、锦盒和文化艺术品,其优雅的纹样、挺括的质地也适用于现代服饰,特别是女性的旗袍、男士中式服装等。”钱小萍说。
对于新环境下产品的转型,四川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馆长、成都蜀锦织绣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钟秉章表示认同:“如何重塑蜀锦的时代价值值得业界思考与探索。近年来,我们积极与海外和本土的设计团队、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挖掘和提炼经典纹样,创新设计如家居配饰等生活实用品;同时,我们也积极打造网络销售平台,不断拓展海外销售渠道,希望这些尝试能够使这一工艺真正融入当下生活。”
在产品开发方面,西提猜建议,业界不应将目光仅停留在发展丝绸行业本身,应该进一步带动与丝绸相关的周边手工艺的发展。比如,泰国在设计开发泰丝手包的同时还发展了金饰制作技艺等许多工艺。
“走出去”还要“再回头”
对于当前丝绸领域的人才培养机制,钱小萍认为,不仅要培养传承技艺的优秀工匠,强化对青年设计人才的储备也至关重要。
在泰国,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定居创业、传承手艺,泰国政府曾提出“一村一品”政策,在经费扶持上予以倾斜。泰国的中学、职业技术学院和高校也积极将泰丝纳入专门的教学,鼓励学生在毕业设计时,专攻开发自己家乡的泰丝产品。泰国的电视台也会经常组织一些比赛,进而吸引更多的年轻设计师为泰丝设计提出新的思路和想法。近3年来,Jim Thompson公司也积极与泰国的8所高校合作,推进一个旨在培养优秀泰丝设计师的公益项目。他们先后组织了11期来自高校的学生,历时6个月与泰丝的织工同吃同住,共同设计研发泰丝的新产品。
而我国自去年以来启动实施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和“振兴传统工艺”两项工作。在全国57所高校中,共计开展了75期研修培训;新疆哈密、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陆续成立和筹建了3个传统工艺工作站。
两国“异曲同工”的探索实践,都为年轻传承群体的孵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大家同样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疑虑:不具备一定经验的年轻人对于传统工艺的发展创新是不被放心的。
对此,楚媞玛认为,保护传统文化不可小视年轻人的地位和力量,振兴传统工艺更应该向年轻人的思维靠拢,因为毕竟他们才是未来的主宰。她鼓励年轻的设计师要“走出去”,拓展国际视野,之后还要再“回过头”,向掌握传统技艺的大师虚心请教,从而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90后”女孩韩雯是一位有着英国留学背景的青年设计师。参与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工作给了她向传统学习的机会。在她的身上,并没有某些年轻设计师“不可一世”的傲气,反而她的言语和行动流露出的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和鼓励,我们不敢也很难想象在现在的阶段去对接非遗项目。尽管自从承接了工作站任务的几个月来,我们的核心设计师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但是当绣娘们看到我们为他们设计的图案后激动地把我抱起来时,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