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舞》中的舞王派德里克和舞后艾诗琳
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来自爱尔兰的《大河之舞》在中国深圳、广州、福州、武汉、舟山、杭州、上海、苏州、南京、成都、昆明、重庆、北京13个城市共演出60场,所到之处,票房火爆,口碑极佳,引起了巨大的“大河效应”,创造了国外艺术团在中国巡演的新纪录。
为什么《大河之舞》能够在世界各地常演不衰?为什么《大河之舞》能够超越民族、年龄、国度,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本文作者和《大河之舞》长期合作,并亲自操盘《大河之舞》的中国巡演,试图从制作和市场两个层面探析《大河之舞》的成功,以求对中国文化产业和演艺市场有所启示。
自2009年12月8日深圳大剧院开始,《大河之舞》在两个半月的中国巡演期间踏遍了13个城市共上演60场,每场上座率均达9成以上,很多场次出现满场甚至加座,赞助商则踊跃冠名包场,成为国内演出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如在世界其他地方取得的成绩一样,《大河之舞》在中国再次验证了它的无穷魅力。
《大河之舞》的魅力
成功的作品源自成功的创作,《大河之舞》的立意具有国际性和先导性。
1993年,美国著名学者萨缪尔·亨廷顿出版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在国际上掀起了巨大的反响和争论,反映出冷战后的世界急需找到新的理论支撑。书中的“文明冲突论”讲述了未来社会将不再是国与国、阶级与阶级的争斗,而是文明之间的冲突。而《大河之舞》正是从一个艺术角度反映了文化之间的竞争以及相互学习直至实现和谐,人们借此能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感受文化和文明。
1995年2月,《大河之舞》在都柏林首演,至今已在全世界演出超过1.2万场,观众达2500万人。《大河之舞》DVD录影在全球销售了超过1500万张正版拷贝,原声带荣获格莱美奖最佳音乐专辑奖,创750万张销售佳绩,并连续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获得白金唱片之誉。
票房上,《大河之舞》也屡创奇迹:爱尔兰首演5周,场场爆满,观众多达12万人;伦敦首演从原定6周加演至13周,共演出150场,创下前所未有的加演场次;德国巡演时100万张票券售罄,并被特别授予纪念徽章加以褒奖;三次前往日本巡演,每次票券均销售一空;在中国,人民大会堂8场演出5万张演出票提前两个星期售罄,创造了剧场演出在中国市场的票房奇迹……到目前为止,《大河之舞》在全球创造了24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无出其右者。可以说,《大河之舞》已经成为国际演出市场的一个独特现象。
在编排上,《大河之舞》没有单纯拘泥于爱尔兰的传统音乐和舞蹈,而吸收了欧洲乃至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综艺秀节目,如弗拉门戈舞、俄罗斯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美式踢踏舞、无伴奏合唱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形式和爱尔兰踢踏舞融合在一起汇成了多元文化的大合唱。
因此,《大河之舞》是民族的、也是国际的,是传统的、更是现代的,这种特质使所有的模仿作品都难以超越它。
因为内容的丰富,《大河之舞》在演出团队上也是重量级,即便剧场版也要70人的阵容,体育馆版则多达120人。那些号称和《大河之舞》媲美的爱尔兰舞台作品,实际上都不堪比较,因为《大河之舞》表现的不仅仅是爱尔兰文化,也是国际文化的大融合。
《大河之舞》的表演形式是反传统的,它让观众第一次知道,观赏节目的时候不必正襟危坐,不必不苟言笑,你可以欢呼、跺脚甚至站起来一起舞动,现场气氛非常热烈。传统的爱尔兰踢踏舞要求舞者上身笔直,面部表情严肃,而《大河之舞》则在保留传统踢踏舞动作的基础上,追求整体划一,演员的面部表情可多样化。参加《大河之舞》演出的爱尔兰踢踏舞表演者,多数是各种比赛的获奖演员,在其他场合他们是竞争对手,而一进入《大河之舞》,就成了团队的一分子,竞争关系变成了一种协作关系,从动作、姿势、声音上彼此进行合作。
《大河之舞》的营销
《大河之舞》最为人称道的是它成功的市场营销:颠覆了以往艺术家自娱自乐的创作方式,首次采用电视为主导的营销方案。
这个节目产生于欧洲歌唱比赛的8分钟表演,创作核心是非常资深的电视导演。节目制作完成后,在美国的PBS、英国的SKY、德国的电视二台、法国的电视五台以及中国中央电视台进行了长期的密集播放。
传统的百老汇或伦敦西区演艺节目对版权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一般情况下,仍在上演中的剧目不会出DVD视频,因为担心观众看了DVD就不愿意去剧院观赏现场表演。而《大河之舞》的导演约翰却不这么认为,他通过电视媒体让所有观看过《大河之舞》录影的观众,都成了《大河之舞》的潜在观众。这种做法现在已得到西区和百老汇一些演出商的认同,有不少公司在推出节目的同时推出DVD录影,向市场进行推介以扩大潜在观众群。
笔者和《大河之舞》制作团队保持着长期的友谊,他们对于市场的重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每一地的巡演,他们都会询问票房情况,比如多少票是卖出去的,如果销售不好,能采用何种方式促进一下……这样的讨论伴随着每一次沟通。正是因为艺术团体对市场的异常重视,才造就了《大河之舞》自首演15年来所有的巡演都能够保持票房不败。
常演不衰的另一个有力保证是《大河之舞》对演出质量的坚持。用执行制作人朱利安的话来说,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与演出数量或价格相比,只有质量才是最终的胜利者。所以,《大河之舞》的每次出演,都严格地使用自己的灯光、音响、布景、地板等设备。只要给它一个空间,那么可以保证,你在中国看到的《大河之舞》,和在伦敦西区或纽约百老汇看到的都是一样的。
《大河之舞》在中国
《大河之舞》诞生8年之后才于2003年借助爱尔兰总统访华的契机,第一次来到中国,在上海和北京进行了汇演。2008年,借助北京奥运会的东风,《大河之舞》再次来到中国,在北京和西安进行表演。然而,这些都还不足以推动“大河”在中国被广泛认知。
于是,2009年,经北京北展演艺文化有限公司的运作,《大河之舞》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使中国亿万观众目睹了“雷霆之舞”,大大推动了《大河之舞》在中国的影响力。随后,中央电视台又多次播放了《大河之舞》的经典录影,使观众对《大河之舞》演出充满期盼。这一系列推广,加上《大河之舞》十五周年的契机,终于有了《大河之舞》在中国13个城市的60场巡演。
十五周年的特别纪念,一定要有和以往不一样的东西。中国巡演到北京后,笔者多次和艺术团高层进行了交流,谈到中国观众对剧中哪些地方认可,哪些地方认为还不够等问题,《大河之舞》都进行了详细记录,并在接下来的巡演进行改进。比如,加入中国乐曲赢得观众的良好反响后,他们决定进一步编排一幕关于中国的演出,以中国民族音乐为背景,中国舞蹈和爱尔兰踢踏舞PK的一幕令人期待。据悉,新一版的编排和巡演中,中国的舞蹈、音乐、服装、画境将和《大河之舞》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传播到世界各地。
《大河之舞》此前共录制过两次DVD,一次于1997年在纽约录制,俗称美国版;一次是2002年在瑞士日内瓦录制,俗称欧洲版。2010年2月9日在北京展览馆录制的则是《大河之舞》历史上的第3个版本,也是有史以来最高清的电影版本。除了演出本身,该版本还包括了中国巡演中的花絮、13个城市的剧院和照片以及参与录制和报道的电视节目等,是一张名副其实的《大河之舞》中国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