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慰问全国农民工春节晚会在北京奥体中心体育馆举行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万福民工街舞团称得上是草根明星团队,由一线从事建筑、搬运、保安等工作的农民工组成,先后获得了多项大奖,并在《中国达人秀》、《我要上春晚》等全国电视品牌节目竞选中表现出色。在“温暖之春”——2012年慰问全国农民工春节晚会上,他们身穿整齐的工服,头戴橘色的工帽,跳着动感的舞步,用舞蹈《建设者》演绎着农民工为深圳30年发展做出的贡献。这一融合了现代舞和杂技的街舞节目,将刚开始的晚会推向了一个高潮。
春节将至,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丰富节日期间广大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热烈、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2011年12月28日由文化部与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共同主办的“温暖之春”——2012年慰问全国农民工春节晚会在北京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演员们用质朴、真诚的表演,把自己生活中一个个生动、真实、感人的故事用文艺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晚会邀请了中央电视台现场录制,将于春节期间播放。
2010年,全国农民工的总数达2.42亿。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一支举足轻重的社会新生力量。在这一庞大的群体中,相当一部分是“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是涌动在城市中的新鲜血液,不同于父辈的是,他们对文化的需求更加旺盛。关心这一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维护和保障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也逐渐成为有关部门的共识。
一台属于农民工的春节晚会
年末的北京已经非常寒冷,但是在北京奥体中心体育馆内,大红色的舞台、炫丽的灯光,喜庆热烈的音乐和演员的精彩表演,春的暖意顿时扑面而来。400多名演员走上舞台,为在场3000多名农民工观众表演自己的绝活,赢得阵阵喝彩。
儿童舞剧《流动娃》
整场晚会名气最大的要数网络红人“菜花甜妈”蔡洪平了。她是一位卖菜大姐,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却具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她把世界名曲《今夜无人入眠》改编成卖菜歌《送你葱》,大受欢迎。在当晚的舞台上,“甜妈”再以一曲《送你葱》赢得了观众的喝彩。“今天的观众绝大多数是农民工,我也是其中的一员。看到他们,觉得特别亲!” 蔡洪平说,“在后台,还遇到一些跟我一样,凭借自己的艺术天赋和努力走上了舞台的农民工朋友。虽然素不相识,但大家都很激动。”
“相信爱是永恒不变的期待,相信爱是幸福的主宰……” 当晚最动人的歌声来自北京百年农工子弟职业学校的孩子们。这是一所专为农民工子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公益学校,办校7年来广受社会好评。“每当我们唱起这首歌,就会想到正是由于很多好心人的帮助,我们才能免费读书,才能有很好的实习机会和工作机会。”17岁的宫萍说。指挥郭志强告诉记者,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是农民工,得知孩子要来演出,家长们很想来现场观看,但是现场能够容纳的观众有限,于是孩子们很自豪地告诉父母:“等春节时在中央电视台上看吧!”
全场齐唱歌曲《走向复兴》
来自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的10位青年人演唱的《都市里的农民兄弟》、《快乐打工的男孩女孩》等歌曲,唱出了农民工的心声。他们都是当地“越唱越红”农民工歌唱比赛的优胜者。东莞的这个歌唱比赛已经举办了5年,从周赛、月赛到季赛,每届参赛的人得有上千。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本次晚会的总导演邢德辉发现了他们。“有一天,跟我合作的导演张平拿来两张光碟,都是塘厦镇的农民工原创的。我一听,感觉他们各方面水准都很高,拉着音乐总监穆焰就去了东莞。”邢德辉说,通过和当地的农民工歌手和创作者深入交流,他坚定了把他们邀请到这个舞台的想法。
“2亿多农民工多数身上有着时代和城市的烙印,国家对农民工越来越关心,出台了很多政策保护农民工的各项权益。我希望用艺术手法把他们在这个大背景下的日常生活展示给大家。”晚会的基调就这样确定下来。邢德辉把它总结为:光荣与梦想、梦想与现实、现实与未来。他解释说,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工怀抱梦想来到城市,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梦想与现实总有落差,他们在实现梦想的时候也会遇到挫折;只要放眼未来,就能对未来充满希望。
鼓乐表演《龙城天鼓》
全场观众合唱《咱们工人有力量》
慰问农民工活动逐步常态化
2011年1月10日,文化部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成功举办了《我们的节日》——群星奖优秀节目2011年春节慰问外来务工者文艺晚会。晚会将聚光灯放在千百万普普通通的农民工身上,从群星奖优秀获奖节目中,精选了一批深刻反映农民工现实生活、真实表达农民工精神文化诉求、具有较高艺术质量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集中展现在广大农民工面前,受到农民工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引起中央领导同志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逐步将每年春节期间慰问农民工晚会打造成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的常态化品牌文化活动,文化部和国务院农民工办决定于2012年春节前共同主办“温暖之春”——2012年慰问全国农民工春节晚会。
本台晚会直面2亿多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充分利用春节慰问这个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美好时刻,在农民工与城市之间架起一座文化桥梁,主打“温暖”牌和“情感”牌,讴歌农民工群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展现他们不畏艰苦、奋发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农民工营造温暖的精神家园,使他们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爱以及全社会对他们的尊重。
晚会让农民工走上舞台,充分挖掘与发挥农民工的智慧,把晚会变成展现农民工倾诉情感、表达诉求、展现才华的良好平台,打造一台真正属于农民工自己的春节晚会。本台晚会在参与主体、节目内容和晚会受众等各方面均充分考虑到农民工欣赏和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体现出“农民工演,演农民工,演给农民工看”的特点。
文化部社会文化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参与主体来看,参加晚会演出的400多名演员中,80%以上是农民工或农民演员。从晚会节目内容来看,晚会主要以反映农民工最真实的情感、最迫切的诉求、再现农民工打工生活的节目为主。小品《寻家短信》讲述了春节将至,在某城市地铁工程上奋战的农民工们因赶工期不能回家过年,想用手机短信的方式各自寻找一个当地的家庭去过春节,受到城市居民热烈回应的故事。儿童舞蹈《流动娃》,以幽默、生动、极具表现力的舞蹈语言,表现了从全国各地“坐着火车、跟着爸妈、去广东新家”的“流动孩子”幸福成长、获得平等读书机会的感人故事,表达了社会各界对农民工子弟及留守儿童的关爱。从晚会观众来看,晚会组织近3000名各行各业的农民工代表到现场观看演出,他们当中有环卫工人、保安、保姆、小时工,有营业员、建筑工人、机械工人,都是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一员。
歌曲表演《农民工我的兄弟姐妹》
歌曲表演《都市里的农民兄弟》
小品《寻家短信》
把农民工文化建设纳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引导企业、社区积极开展面向农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民工文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本台晚会是文化部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精神的一系列具体举措之一。
近年来,文化部加大了对农民工文化工作重视力度。在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批示精神指导下,文化部社文司从2010年11月开始,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民工文化工作大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各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在保障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农民工精神生活方面做出了努力,也取得了实效,如深圳市南山区在农民工集中居住区设置外来工图书馆;上海市实施农民工基本素质教育培训工程,成立了40家农民工业余学校,一年内共培训农民工200多万人;东莞的“新莞人才艺大赛”“我的打工成才路”巡回演讲等活动已成为当地品牌文化活动项目。调研结果同时显示,农民工生活环境中基本的文化设施、设备还比较缺乏。据辽宁省调查,该省有近20%的农民工住处没有任何文化活动设备;据大连市甘井子区调查,当地90%的农民工一年最多有一次有组织的文化活动,约有96%的农民工家庭没有带孩子去过科技馆等文化场所,有92%的农民工子女没有参加过舞蹈、绘画等艺术培训;海南、辽宁、湖北、山西、云南等多地的调查显示,农民工工作之余的生活非常单调,80%以上的时间是在看电视、睡觉、聊天、打牌中度过。从总体上看,农民工参与和享受城市文化生活的比例、程度还非常低,城乡二元结构形态在农民工文化生活上表现得异常突出。
在调研的基础上,2011年9月,文化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向全国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农民工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支撑,以城市基层社区、用工企业为重点,以社会力量为补充,到2015年,形成相对完善的“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建立相对稳定的农民工文化经费保障机制,农民工文化服务将切实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对农民工文化建设进行全面的部署。
除此之外,文化部、财政部在2011年初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明确到2011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站)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这样一来,更多的农民工可以享受免费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
(本报记者陈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