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会精神英文版已经出炉。”“我们正在尝试开发‘欢乐春节’APP应用软件。”“国际舆情监测已经启动。”“忠诚、使命、奉献这六个字是我们文化外交人员应有的基本素质和价值观。”……台上发言人激情慷慨,字字句句掷地有声;台下听者时而会心点头,时而凝眉思索。这是文化部外联局(港澳台办)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交流大会上的情景。
11月24日下午,120余位对外文化工作者齐聚文化部309会议室。对接世界不同区域、负责不同领域的对外文化工作者坐在一起沟通交流,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大家十分珍视这次机会,以紧密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充满创新思考的发言,在会场掀起了一次头脑风暴。
“外联局(港澳台办)是一支以文化外交干部为主体的从事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工作的队伍,忠诚、使命、奉献是文化外交官应有的基本素质和价值观。”文化部外联局(港澳台办)局长侯湘华在发言中指出,六中全会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构建和培育我国外交人员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法处处长周勇认为,全会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和“吸收借鉴优秀文化成果”两项要求放在“重大举措”这一大框架下,是把文化交流视为改革开放和促进体制机制建设的举措,提升了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社会功能。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
台湾处处长廖兵说,六中全会提出“加强同台湾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为之感到幸运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他认为,两岸关心和平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要以高度的自信和自觉做强对台文化工作,通过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台湾同胞的中华民族认同。
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传播平台,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在六中全会召开后受到了媒体和公众的极大关注。“对外文化传播要避免今天强、明天弱的‘拉手风琴’现象。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文化中心处处长刘红革认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突破了传统的手段和形式,具备常态的、持久的、线性的平台效应。目前,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亟待开发活动精品库、品牌库,建立教学培训体系、信息图书数字多媒体支持体系、思想研究交流互鉴体系、运营评估机制和形象推广体系,以形成完整的支持体系。
贸易处处长郑文说,如今,上海对外文化服务贸易平台已发展成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应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央地合作”等现有机制的作用,促进对外文化贸易平台的建设。“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进一步完善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综合交流平台。”他还特别提到对新媒体的关注,透露目前正在尝试开发“欢乐春节”APP应用软件。
西欧处处长陈平则谈到了对海外艺术节这一平台的开拓。他认为,经过多年努力和积累,文化部已基本建立起了较为全面的对欧文化交流体系,接下来,要准备转变观念、转换角色,着眼平台建设。“要加强对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奥地利萨尔斯堡艺术节及英国爱丁堡艺术节等欧洲重要艺术节的组织机构的工作,巩固已建立起的联系和信任。引入新的社会参与者,在操作上更加符合国际惯例及欧洲人对中国文化的期待。”
在文化传通网开设“外电关注六中全会”专栏,是近来文化部外联局(港澳台办)传播处的工作亮点之一。传播处处长李立言介绍说,六中全会召开后,国际媒体纷纷发表评论文章。据统计,美国各大媒体、网站在六中全会召开的一周之内刊载了400多篇有关报道。文化传通网分六期摘编了日本《朝日新闻》、英国广播公司、法新社等国际媒体对六中全会的报道,启动了国际舆情监测。
翻译处处长蒋好书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决定》英文版已经出炉。“全会报告两次提到翻译工作。”她建议,不妨尝试设立文化精品资源译介扶持计划,对核心文化资源进行译介和包装;发布文化艺术词汇的规范译法、制作网站专页、设专人建设维护有关外文信息;帮助高校设置一些专业方向,培养更多双向文化交流译介人才。
两个半小时的交流时间很快过去。外联局(港澳台办)党委书记、副局长张爱平满怀喜悦地总结说,大家学习、交流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是在主动地、自觉地学习,无论是在工作场合,还是在食堂,都能听到大家谈论有关六中全会的话题。“这次大会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深入学习,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到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去。”
记者看到,会后大家仍意犹未尽,还三五相聚,继续讨论。多位与会者向记者表示,通过这次学习,对当前对外文化事业的重要地位、时代意义和战略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更加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