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锦诗,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同年9月来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半个世纪的时间,情牵敦煌、被誉为“敦煌女儿”的她,全身心的投入到敦煌莫高窟考古、保护与管理的工作中。因为守护文化遗产的功勋卓著,201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的荣誉称号。
9月12日,反映她的故事的沪剧《敦煌儿女》,亮相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舞台,收获了古城观众的好评。演出从“敦煌女儿”樊锦诗的青年时代开始娓娓展开:刚刚大学毕业的樊锦诗,满怀着实现梦想和展翅高飞的热情和动力,走进向往已久的敦煌。当面对大家对这位上海姑娘难以长久留在敦煌的质疑,她与常书鸿院长“三击掌”,表达了她立志坚守敦煌的决心。
纵然自然条件恶劣,纵然孤身西域,但莫高窟九层塔阵阵风铃似心灵洗礼,指引着她在保护莫高窟的道路上一往无前。神圣的佛陀和美丽的飞天,也让她心有所依,启示她“一生大事在敦煌”。青年樊锦诗唱腔圆润甜美,一个个细腻而到位的肢体动作,都将少女的灵动曼妙和活泼可人表现得淋漓尽致,引得观众阵阵掌声。
在敦煌度过三年时光,樊锦诗终于返回上海与爱人彭金章喜结连理。就在这个即将决定从此与爱人相伴相随的时刻,一盏佛灯,仿佛敦煌对她的深情召唤,唤起了她对敦煌的依依不舍。她最终带着对敦煌的深深眷恋回到敦煌,永不退缩,永不孤寂。当一心投身洞窟工作,樊锦诗分身乏术,难以兼顾孩子的照料,她不得不强忍着对孩子的不舍,让丈夫将孩子带走抚养。面对抉择时的内心纠结挣扎,面对爱人所热爱的事业时的相互扶持和相濡以沫,都被演员们表现得淋漓尽致,深深感染着在场观众。
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初心始终不变。转眼间,五十年过去,面对岁月的侵蚀、经济浪潮的冲击,樊锦诗发出了“让莫高窟永留世间,是愿望还是奢望”的心灵叩问。怀着深切的忧虑和坚定的使命,她带领年轻人们,开始运用现代的数字化手段保护莫高窟,传承敦煌文化,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将守望敦煌的愿望一代代传承下去。
“敦煌慷慨留我,我誓言留住敦煌。”演出的尾声,从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常书鸿开始的一代代敦煌人一一走上舞台,表达出他们对敦煌的坚贞誓言。现场观众也用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着对“敦煌女儿”以及一代代敦煌守望者的无上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