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的免费开放确实给群众带来了莫大的收益,但随之显现的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人员、经费紧张的尴尬。免费开放前,因为进图书馆、博物馆等地方的人还比较少,几个工作人员还能应付得了,但免费开放后人流量增加,特别是进图书馆阅读的人流量更是暴增,原有的几个人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建议政府给个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其他文化部门的资源是一次性的,几个月甚至几年换一次,可能一年去一次就够了,而图书馆的新书是源源不断,读者天天来,所以在人员投入和财力支出方面都大得多,但是图书馆的免费资金和其他部门一样,有点平均主义。政府对图书馆的免费开放经费是否可以倾斜一点?
——网友曾经沧海
■有一些基层文化站存在乡镇一级政府不重视、人员被借调、设备和经费被占用、人员待遇低等状况,使得这些文化站成为摆设,无法有效发挥其职能。有的文化站几乎没有什么可做的,弄了个空壳做摆设让上级领导看,有的乡镇连个摆设也没有。希望文化部能重视这些不良现象并出台相关政策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网友ⅧⅥ.Ⅸ.Ⅶ
■文化团体应该担当起教育人民、引导人们向善、引导民风、发扬传统的作用,报纸、电台、电视台不应该为了收视率演一些、报道一些起不到教育人民、鼓舞人的离奇故事,污染人们的视听、扰乱人们的心绪。各种宣传机构都应该以宣传正面的东西为主,围绕党的方针政策,起到引导人民前进的作用,但有的电视台为了争取广告费,啥广告都播,实在让人痛心,这样的媒体要引导年轻人去哪里?
——网友
■一般市级基本都能解决文化市场执法部门的人员编制、经费、执法车辆等问题,到了县级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我们新疆,人员编制不足,没有经费,没有执法车辆,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得不到系统的培训学习,近两年虽然有些变化,但和目前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环境的要求还相差很远,文广合并后条件是好了一些,但组建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综合执法管理队伍仍然迫在眉睫。
——网友沙湾 史宇宏
■优秀文化的传承不能只是背下来,而是融入生活和每个人的心里。“大尺度”的电影应该减少,文化的商业性应该减弱,社会的文明和谐是不可以用金钱衡量的,在这高度发展的社会里,文化体现的是人的精神状态。一些中国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流失、被抢注、遗忘,文化部对此有哪些应对措施?
——网友斜阳依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