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兰亭·雅集”系列活动之篆刻和篆书

时间:2024-04-23

来源: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

作者:冯英巧

  4月18日,在坦桑尼亚中学汉语教学项目中方协调员郭永强和本杰明中学汉语老师张书静的协调安排下,达累斯萨拉姆市本杰明中学的学生代表20余人和本土老师Rahabu Nsenga一起来到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本杰明中学的孩子们在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体验中国文化


孩子们的作品展示

  以“兰亭·雅集”中国书法全球主题活动为契机,文化中心为坦桑学生们组织了一场篆刻和篆书的讲座及书写体验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对中国篆刻和书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天真烂漫和优秀表现燃爆了课堂。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和优秀表现燃爆了课堂


一起嗨起来

  本次讲座的重点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着密切关联的篆刻和篆书。活动伊始,老师首先为坦桑尼亚学生们概括介绍了“兰亭·雅集”的活动背景,也讲解了王羲之的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文化意义。


柍乔老师在讲解王羲之的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文化意义

  中国画很讲究用印。中国绘画独有的东方风韵,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印章在画面上的巧妙使用,不但可以起到调整和平衡画面构图的辅助作用,还可以增强画面色彩对比,颇有“点睛”之妙。

  篆刻本身也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讲求刻刀技法和文字布局,于方寸间别有天地。篆刻因古代印章多采用篆书入印而得名,它结合了书法和镌刻,印文多采用篆书。

  在文化中心活动现场,画案上摆放的大小不一的印石首先吸引了坦桑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争相把玩之后,柍乔老师给大家介绍了篆刻的基本知识,并现场为大家刻了一枚印章。复杂的印文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设计、上石和镌刻。讲座时间所限,老师用单刀直冲手法,只用了两分钟,直接在一方青田石上刻了一个简单的“山”字,当场钤在宣纸上。鲜艳的红色印泥,质朴的图案表达,生动的边框结构,让孩子们了解了篆刻的全过程,对这门艺术连连赞叹。


老师把印石固定在印床上,叮嘱大家如何在篆刻过程中保护好双手


老师用篆刻刀做示范


简单的汉字印章

  书写体验环节之前,老师给孩子们介绍了中国书法的基本知识,并用大量图片和示范作品教孩子们认识五种书体——篆、隶、楷、行、草。


老师用大量图片和示范作品教孩子们认识五种书体

  篆书在广义上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以及延属,如金文、石鼓文、六国古文、小篆、缪篆、叠篆等。狭义上主要指“大篆”和“小篆”。

  金文是大篆里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乐器以钟为代表,礼器以鼎为代表,所以“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故而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


一起来认识散氏盘

  此次活动为孩子们准备的书写内容是篆书里的大篆——金文“散氏盘”的铭文。清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凤翔的青铜器散氏盘,又称夨人盘,是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散氏盘铭文,字形结构避让有趣而不失于轻佻,多变但又不忸怩造作,珠玑罗列,锦绣横陈,朴拙生动,凝重遒美。老师分别用大字和小字给大家作了书写示范,钤印后完成了一幅篆书小作品。


老师现场示范并钤印完成一幅篆书小作品

  接下来开始书写体验啦。老师把提前打印好的铭文放大图片分发给孩子们。孩子们第一次书写大篆,紧张又认真。稚拙的用笔,和散氏盘文字的浑然天真、自由朴拙恰恰相映生辉,加盖上鲜红印章的作品们生动耐读,趣味十足。


本土老师Rahabu Nsenga和大家一起对比、交流学习


老师示范、辅导


和作品拍照


自豪、骄傲和喜悦让孩子们神采飞扬


活动现场

  本次篆刻和篆书体验课教学效果显著。在坦桑尼亚,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如今正备受瞩目和期待。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蓬勃活力、内涵文化精神的代表性艺术载体。在国际中文日来临之际,文化中心组织坦桑尼亚本土孩子们参与中文的书写活动很有意义。文化中心将继续努力,做好坦桑尼亚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让坦桑尼亚孩子全方位体验中文与中国文化蕴藏的能量,通过艺术交流促进中坦两国文明对话。


师生与作品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