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适是对内批评中国传统,对外维护中国传统”

    2012-10-11

    周质平 除了在明代文学和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领域卓有成就之外,周质平还有另一重常常为人提及的身份——“普北班”(普林斯顿北京暑期中文培训班)的创办人。多年来,他创办的“普北班”已蜚声全美,他的教学方法被称为“周质平模式”。“我的学术研究是在近现代思想史和...

  • 鲁迅、钱穆、傅斯年的童年轶事

    2012-10-09

    一个人长大后的成就,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鲁迅、钱穆、傅斯年都是响当当的大师,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有快乐的童年、失败的教训、成功的喜悦,也有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文学大师鲁迅,幼时一次听说某地唱戏,便兴冲冲催促家人带他去看。结果父亲要求他背诵完功课...

  • 历史文献中的钓鱼岛问题

    2012-10-08

    程顺则的《指南广义》图示左侧为琉球附属岛屿,右侧为中国附属岛屿,中间以黑水沟为界。 琉球人郑学楷《海上观潮歌》中自注“姑米,下国属岛,过此则无岛屿矣”。 位于中国台湾省本岛基隆市东北方向约102海里处的钓鱼岛,其面积约4平方公里,海拔362米。周围一带有着极...

  • 发现“恩来精神”的“DNA”

    2012-10-08

    为什么周恩来让几乎所有的人都对他心怀敬意?又是什么令整个世界对“恩来精神”保持永恒的青睐?难道不正是因为“恩来精神”有着自己独特的DNA,而这些基因决定了其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地位。 “恩来精神”——这是中国100多个“周恩来班”的孩子们对周总理精神的一种“昵...

  • 杂忆梅兰芳和姚水娟

    2012-09-25

    喜欢戏曲,又有机会近距离观赏大师的演出,实在是三生有幸。我就曾亲睹京剧大师梅兰芳和越剧大师姚水娟的精湛表演,至今忆起,仍觉幸运。 1955年6月,我从部队复员,考入北京师大中文系。进校不久,忽然传来喜讯,说梅兰芳将率团来校演出,地点在学生第一食堂。我自小喜欢...

  • 鲁迅与文人画

    2012-09-25

    鲁迅先生自幼喜爱绘画,而且有精深的研究,发表过精辟的见解,如对汉代石刻的推崇,说“汉人石刻气派深沉雄大”可谓一语中的;对两汉以后的绘画,也曾本着“舍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精神作过深刻的评论,然而对于文人画,却持保留的态度。先生说:“唐以前的真迹,我们无从...

  • 上海诗坛:生长着的风景

    2012-09-22

    中西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孕育了百余年海派诗歌的精神传统。上个世纪30年代,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在上海创办了《新诗》月刊,成为当时诗坛最负盛誉的文学期刊。以“新诗”命名的现代诗歌样式一直成为文学中人们用以表达现实情怀与心灵诉求,最具生长性力量...

  • “半部文学史”:“北新书局版”的现代四大作家

    2012-09-22

    萧乾曾经说过:“如果把当时每天进出翠花胡同(北新书局所在地)的文学界人物开列出来,也许会占那个时期半部文学史。”(傅光明:《风雨平生——萧乾口述自传》)这从1935年第26期《人间世》上登载的一则北新书局《现代四大作家名著》的广告中即可见一斑。本广告汇集的是北新...

  • 费孝通拒绝“英国化”

    2012-09-21

    1936年,费孝通(1910年-2005年)来到英国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跟从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学习。 青年费孝通 刚去伦敦的时候,费孝通住在市里的单身公寓。马林诺斯基想要改变费孝通所处的社会环境,就介绍他去自己的一位朋友家住。这位朋友是个40多岁的寡妇,属于中上阶层,...

  • 中国服饰百年变迁:从长袍马褂到个性百搭

    2012-09-19

    中国服饰文化历史悠久,百年不过是其中短暂的瞬间。但20世纪却由于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均发生巨大变化,使服装也随之出现频繁的变化。 20世纪的20-30年代,清朝的三寸金莲靴、长袍马褂逐渐被西装西帽、锦缎连衣裙所取代。与此同时,在上海还掀起了“旗袍花边运动”,...

本网推荐
热点关注
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