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影海外传播效果有待提升

    2012-05-30

    5月3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教授主持的《2011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年度报告》以“银皮书”的形式,凭借翔实的全球调查数据、丰富的作品案例为中国电影的海外营销发行、创作合拍等指出了方向。 2011年,全年生产故事影片558部,总票房达到131.15...

  • 丝绸之路资源整合 沿线国家“结盟”发展

    2012-05-3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2012“丝绸之路”城市市长会晤29日在西安闭幕,“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合作联盟”宣告成立,“丝路“申遗”成为关注焦点。 丝绸之路横跨亚欧十五国,全长8000多公里,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文化线路,丝路所遗存...

  • 上海千种非遗面临失传 大学生集体传承化解困境

    2012-05-30

    上海现有1000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无人传承面临失传,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在全国高校中首个采用“90后”大学生集体传承的方式,将“码头号子”、“海派魔术”、“舞龙”传承人请进校园,让他们手把手教学生,力图化解非遗无接班人面临失传的困境。 多项“非遗...

  • 建筑界"诺奖"得主王澍:多一些另类对中国有好处

    2012-05-30

    5月25日下午,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今年49岁的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登上领奖台,他是第一位获得此奖的中国建筑师。 依然是一袭黑色衬衫,5月29日午后,王澍回到即将迎来110岁生日的母校东南大学,与东大学子分享事业...

  • “建筑界诺贝尔奖”中国第一人:我们需特立独行

    2012-05-30

    “特立独行是必要的,只是每个人的表现方式不同,有的外露,有的内敛。”29日,荣获“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的中国第一人王澍来到其母校东南大学,与学生们进行面对面交流。这位大师学生时代颇有个性,现在的东南大学还流传着不少他的“传说”。 “我有意识地拒...

  • 微电影:为未来的中坚力量提供成长平台

    2012-05-30

    “现在的电影界存在一个悖论:没有拍过电影,就永远没有拍电影的机会。”说到中国电影业存在的问题,北京电影学院教师陈晓云的语速不由自主地快了起来,语调也明显提高了一些。 在5月24日举行的“新潮影像:微电影命名与形态学术研讨会”上,这位青年电影学者认为,主要依...

  • 合唱的力量——中国合唱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2-05-30

    “从心灵出发,必将到达彼心深处”,这是乐圣贝多芬对于合唱艺术的精炼概括。作为一门“通码艺术”,合唱突破了国界、语言、种族和年龄的界限,模糊了专业和业余的界限,创造了一种人人皆可参与的艺术形式。国家发展的步伐伴随着文化复兴和文化创新,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

  • 发展民族教育 增进民族团结

    2012-05-30

    大连理工大学举行“古尔邦节”联欢会 本期主题 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地区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大连理工大学自1980年开始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设立民族预科班,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教育,32年来培养了6000多名新疆各族青年学子、在职科技和管理干部,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

  • 中国电影在戛纳“借船出海”

    2012-05-29

    为期12天的第65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于5月27日在法国南部海滨小城戛纳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由奥地利著名导演迈克尔·哈内克执导的法、德、奥合拍影片《爱》从入围主竞赛单元的22部影片中脱颖而出,摘得最佳影片金棕榈大奖。 本届电影节,中国影片无一入围电影节主竞...

  • 舌尖改变中国形象,吃货输出价值观念

    2012-05-29

    面对层出不穷,匪夷所思的中国食品事故报道,我本来慢慢地相信《北京日报》的最新论断,“近来,食品安全、医患矛盾等负面报道层出不穷。这些现象的出现,有的是受西方所谓“新闻自由”的观念所蛊惑,有的是抛弃了媒体职业底线。” 幸好还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它一...

本网推荐
热点关注
图志